欢迎访问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新闻学院、出版学院)!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新人物榜 | 第二届“四川十大青年诗人”获得者康宇辰:活成一首自己的诗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31日 浏览量 :

编者按

师者如舟,千里不殆;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无论是三尺讲台,还是实践天地,师生携手,学海泛舟,笃实精进,留下教学相长的精彩,互相成就价值实现的立愿,把大我与小我融进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自觉,这不仅是文新的荣光,更是师生共进的初心。

2023年,永利集团官网新闻中心特推出“文新人物榜”专栏,将以系列报道的方式陆续讲述我们身边关于教书与育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典范的心语和成长的感悟。我们“榜”里的这些人物,深爱文新,扎根文新,在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领域精耕拓新,为文新增光添彩,与文新共荣;他们所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奖励不仅是同行者的榜样与示范,也是文新得以薪火传继的永续活力。学识作舟渡桃李,丹心如磐树新人。这是本专栏的定位与倡导,它既是我们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师德师范的崇尚,更是我们团结自强更上层楼的策励。

“文新人物榜”,透着光和热,传递文新能量,恰如我们共建的精神坐标系,指引我们再努力、勇进取。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是人类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永利集团官网举办了包括“陌上花开”国学月诗歌展、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春天诗会暨“少年中国说”主题诗歌大赛在内的众多诗歌文化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诗歌文化氛围。

近日,永利集团官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写作教研室副研究员康宇辰荣获第二届“四川十大青年诗人”称号。作为教师的她,致力于校园诗歌文化建设,组织过“不高山诗会”等校园诗歌活动;作为诗人的她,获得过复旦大学光华诗歌奖、草堂诗歌奖、丁玲文学奖诗歌奖等奖项,并且出版了自己的个人诗集《春的怀抱》,成果丰硕。面对赞誉,康宇辰说:“四川自古出诗人,‘生不入蜀’对诗人而言是件略显遗憾的事情。我很荣幸能获得这份来自家乡的认可,它代表了四川这一拥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地方对我工作的认可,也为我之后的诗歌创作带来鼓舞。”

IMG_256

第二届“四川十大青年诗人”荣誉证书

 

北大岁月:耕于志趣 伴诗成长

被问及接触诗歌的原因,康宇辰直言,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困顿促使她通过诗歌获得倾诉的空间:“波德莱尔让我最初看到了什么是诗人,而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中对诗人的反思,让我明白了诗人生命能量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的并存。”

在北京求学的岁月里,沉潜的校园氛围让她静心行走于诗篇,给她提供了长期建设自我、改变自我、重塑自我的契机。在此期间,她也受到了诗歌老师姜涛教授的影响:“姜涛老师的作品带着幽默感的同时又带着警醒感,让我在强力的抒情或者稚拙的理想主义之外,学习到新的周旋方法。”

IMG_256

读书时期的康宇辰

2023年初,康宇辰的作品被选入了诗选集《燕南园的星空——北大女诗人诗选》。对于“学院女性诗人”这个身份,康宇辰此后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前者是职业,后者是性别,身份的拟定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每个人都有更深的脉络与纵深,所以我并不囿于这种身份。”她认为女性的写作是饱满、感性的,女性应该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女性身份背后的言说真实需要更丰富地打开,这是属于女性的可能性。

 

一路南下:初心不改 与诗同行

 

《春的怀抱》这本诗集中囊括了康宇辰从2018年到2021年的作品。其中身份、地域、心态的转变都影响到她的写作。相比诗集中早期作品的纯粹抒情,后期作品则带有更高的现实卷入度。“成都具有浓厚的烟火气的温情感,具有随和的地域品格,这样的环境也会激发我去理解他人与世界。”康宇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丰富,她会更加去关注身边具体的人间,也会在描摹现实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更精炼的表达。

 

IMG_256

《春的怀抱》书影

 

《蜀中抒怀》组诗是康宇辰在2023年草堂诗歌奖中的获奖作品。这是她毕业后由北至南来成都工作期间创作的,满含离别的致意。谈及诗中的古体诗意象,康宇辰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新诗与旧诗”的看法:“古今汉诗应该贯通。古体诗的存在,对于新诗来说是重要的遗产。如杜甫的很多旧诗中,能看到对汉语的先锋试验。这种试验性和创造力,十分值得新诗的写作者去学习,让汉语写作拥有更多可能。”

 

从北到南的迁徙、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变化带给康宇辰更多关于生活的思考,让她逐渐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与写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关注具象的生活,捕捉其中或热烈或平静的情绪瞬间。

 

扎根校园:寓教于乐 以诗育人

“对诗人来说,从事一个职业就是和人间的万象打交道。”康宇辰认为,教师这个身份带给她的不仅是生活转变,还有更多崭新的创作视角。相比于读博期间,她现在更加需要理解能力与对话能力的提升去传授知识、了解学生。对此,康宇辰坦言:“一般而言诗歌写作是个人的孤独劳作,但由于有了授课的需要,我得和学生们对话,也通过对他们作品的评价与反馈来观照自身,这是一种向外敞开的过程,让我对世界也有了更为丰富的认知。从创作层面而言,这也让我有一个更广阔的换位思考和想象他人的能力。”

随着经历的沉淀与知识的丰盈,如今再读经典作品,康宇辰发现自己的关注点开始发生变化。同样是海子的诗歌,她在学生时期的阅读感受与如今课堂授课的感受差异甚大。“20岁左右会迷恋他感知世界的模式以及随之而来的情绪,但30岁再看,我可能会带着反思的精神。”在课堂上,她会更加强调海子的年轻,强调海子身上所体现出的诗人的限度感,强调文学的固执需要反省与成长。同样,她也会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与同学们交流年龄与心态的问题。

对于《写作理论与实践》和《高阶创意写作》这两门课的课程设置,康宇辰给出了不同的侧重点:前者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和叙事能力,后者则是帮助学生“摸到新诗的门”。对于参考阅读文本的选取,她也有着自己的考量。首先是公认的经典,即能反映出汉语写作的高水平的作品;其次就是能够对写作要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且让学生够得着的作品。康宇辰一直奉行“写作初始要走大路、上大道”,过于剑走偏锋的奇篇并不在她的范文选择范围内。

在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她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不同调整。以《写作理论与实践》课为例,康宇辰的命题要求从“自由”选题变为“同题”写作,从无到有,她希望同学们能在同一限制条件下展现出最大的创作可能性,这样也会使得“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更具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康宇辰观察世界的小窗口。她说:“在上写作课的时候,我会发现一种多次出现的情况——才华和生命的困境可能有关。写得特别好的同学,在创作的当下可能处在一种困顿、迷茫甚至是痛苦的状态里,受到了外界事件的刺激。”她认为和自己的困境对峙,可能会成为写作的动力。但在教授知识之外,她也想要引导同学去感知世界,启发他们去理解自己、理解困境,从而在困境中超越自己。这一年多来开始参与班主任工作的她也通过“同读一本书”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使自己的心更为开阔。

“山不在高,有诗则灵”。今年5月,康宇辰以主办者的身份组织了创意写作中的切磋平台“不高山诗会”,获得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而第二期“不高山诗会”也即将举办。由于有了更为充足的筹备时间,此次诗会的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康宇辰说:“我们找了十位诗人,其中五位是具有相对丰富写作经验的‘老诗人’,五位是初试牛刀的‘新诗人’。让处在不同创作阶段的作者产生交流、谈论写作,以一种平等对话的姿态给双方以互补认知,对大家都有所帮助。”

此次诗会力求在诗歌写作的氛围营造和作者交流上起到引导作用,是诗人的文化沙龙。“我们希望将‘不高山诗会’变成流动的平台,让川大的诗人们在这里切磋,把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起来,让他们去看见不同的路子,这对于写作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获取反馈的机会。”

IMG_256

不高山诗会第二期海报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诗歌活动,康宇辰认为普及性活动与提高性活动要“两手抓”,为诗歌爱好者以及潜在爱好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参与机会。言及诗歌的推广,她认为诗歌并不是越晦涩就越高级,相反,要向普通人的生命而敞开,给他们以情绪触动或感染,而这也是诗歌创作可能继续发展的一个方向。

 

诗歌的写作需要“磨”,康宇辰直言自己初期写作的时候依靠激情驱动,而累积到一定程度之时,便会开始细水长流。写作速度的放慢让她沉下心去一点点锤炼诗歌的细节,这也是写作当中必备的环节。基于自身一路写诗的经历,康宇辰认为写诗的要义是“忠实于自己的真实”,只有书写自己在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的,才是有效写作。诗人格外关注内心体验,丰沛的情绪激发了倾诉的欲望,有了这个前提再谈技巧。如同她所说,生活是第一位的,诗歌创作少不了生活中的千头万绪,也少不了体察生活细节的内心。

 

IMG_256

康宇辰副研究员霞浦研修班留影

 

“诗歌不只是孤独的志业。”对康宇辰而言,引诗为友,伴着诗歌前行就是她享受着的状态。许久以来,她品诗、爱诗、习诗、作诗,将自己对于生活细微变化的感受描摹在诗歌之中,分享在课堂之上。走向未来,她仍保持着纯粹的爱诗之心,不断探索着以诗育人之道。

 

| 吴海琳

排版 | 郭嘉琛

编辑 | 马烨 王薇

责编 | 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