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缅怀在“5·12”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同胞,了解震后十年汶川灾后的重建及发展情况,2018年12月8日,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党委特组织“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莹老师带队,组织各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代表以及兼职辅导员代表等一行40人到汶川县参观学习。
上午九点半,全体成员乘坐校车到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水磨古镇。水磨古镇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了“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参观学习的第一站便是水磨古镇的西羌汇,西羌汇同时也是水磨古镇的游客中心。在展览墙上,张贴着胡锦涛总书记在灾后指挥时的画面以及他对灾区人民的寄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走出西羌汇,学习团又分别来到了古镇的禅寿老街和春风阁,在了解羌族文化色彩的同时,体会着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性和凝聚力。
(永利集团官网师生党员同志在水磨古镇合照)
下午两点,学习团参观了位于映秀镇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纪念馆由流水庭、序厅、地殇庭、缅怀厅、灾害厅、崛起厅、重建厅、纪委廉政板块和启示厅九个部分组成。
进入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将时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的地震震情的展台,展现着8.0级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的范围和影响。沿着纪念馆往里走,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地震发生时监控拍摄到的山崩地裂瞬间的画面,小镇刹那间山河断流,满山飞石,百花大桥上的汽车掉入悬崖、河流,被摧毁、被压扁。穿过纪念馆需走过512级阶梯,在阶梯左侧的是纪念馆的纪念公墓,上面镌刻着部分遇难者的名单,以表达哀思和悼念。
(师生党员同志认真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
(师生党员同志望向映秀镇重建的房屋)
学习团参观的最后一站是汶川大地震的遗址漩口中学,中学大门正中的阶梯上躺着一个巨大的石刻大钟,时间停留在了下午的2点28分4秒,石钟的左方是一座五层的学生公寓,讲解员介绍“由于地震,整个一楼全部下陷,能看到的只有四层,在公寓左侧能看到一处遗留的一楼的墙角”。再往前走是五层的主教学楼,整栋教学楼残破不堪,基本全部倒塌,还有一些生命永远的掩埋在了废墟当中。
(永利集团官网师生党员同志参观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
(永利集团官网师生党员同志参观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
(永利集团官网师生党员同志在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合照)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感触颇深,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得。
杨蕊(2015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很感谢这次学院老师带我们去汶川,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在汶川,我感受到地震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贵性。看到灾后重建的水磨古镇,不由得为汶川如今的发展点赞。诚然,汶川大地震是镌刻在中国人民心上的一滴血泪,但在痛苦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永远坚强,涅槃重生,勇敢前行。
何汉珍(2017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本科生)
这次活动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人在自然灾害面前身体柔弱得不堪一击,但是精神又是无比强大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徐嘉红(2018级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生)
汶川地震纪念馆的废墟就像一道道伤痕,时刻警醒着我们生命的脆弱和灾难的无情。在灾难面前个体也许是脆弱的,但当全国人民壮志成成共同面对的时候,再大的灾难也会被我们击败。从此次活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党对人民的关心,也体会到人民团结在一起所能迸发出的巨大力量。
霍国安(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
此次汶川主题党日活动的考察,是对我们党员同学的又一次精神洗礼。转眼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0年,但当我们再次踏上那片废墟,不禁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然而,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群众百姓,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突发的灾难和考验,正如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任何困难都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今天,当我们来到这里,我们不仅要感受这股强大精神力量,更要继承和赓续这一精神传统,不忘前辈们的牺牲和奉献,继续奋发向前,并且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汲取这种强劲精神,坚持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拼搏!
钟佳宁(2017级文字学硕士研究生)
谢谢学院和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够去参观汶川震中纪念馆馆和漩口中学,汶川地震过去十周年,作为一名当代研究生,我感到身上的社会责任很大,有幸能参与这样的活动,得到一种比较直观正面的震撼感,让我感觉更应该好好珍惜。回想到当年的不易,人的生命在自然面前十分脆弱,感谢党感谢祖国,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当下、好好学习、好好努力,将来为祖国为更多的人奉献自己。
金高阳(2018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
天气很应景,一进入纪念馆就感觉非常沉重压抑,回忆扑面而来,希望我们能不忘创伤、砥砺前行、热爱生活、珍惜当下,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这次活动带给大家的震撼和思考却远没有结束,这或许才是本次活动最大的意义。
(李晓慧 徐子涵 供稿)